一根采血针,竟让我头晕!!!

发布于 2023-06-19 10:29:41

在检验科常见的操作中,静脉采血属于常规操作,很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都需要采血进行血液检验,但因其操作具有复杂性及偶然性,很多人在采血的时候,容易出现晕针的现象,当采血者出现晕针之后,症状比较轻的会有冒冷汗、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四肢颤抖、面色苍白的症状。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时,还会有血压下降、心率下降、脉搏细弱、意识恍惚等,甚至还可能出现晕倒、抽搐等,不但会影响采血标本的质量,还会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采血质量。

1

一.为何会出现采血晕针不良反应?

1)扎针技术问题:静脉采血技术不扎实,手法不熟练,没有选好血管,盲目进针,导致穿破血管。操作过快,使针尖从血管中滑到皮下,导致血液外渗,形成皮下淤血。

2)患者自身问题:患者对血液知识了解较少,有恐惧感,尤其是儿童和第一次被采血者,心里压力巨大,过于紧张;有些患者体质虚弱,或是本身血管比较细,过于紧张,使血管收缩,未见明显血管, 增加穿刺难度,导致穿刺失败,出现不良反应;老年人皮肤松弛,肥胖患者血管位置较深,儿童恐惧心理,这些都可能导致采血失败。

3)操作前准备不充分:在一个针眼处反复进针,使血管机械损伤,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疼痛。

4)环境因素:患者在拥挤、嘈杂、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长期等待,导致焦虑、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产生不安感,尤其是有哭闹情绪的小孩。

1

二、如何预防采血晕针不良反应?

1)提高穿刺技术:采血前充分评估患者静脉血管情况,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血管,采血操作的时候,坚持无菌操作原则,预防采血过程中出现感染。对老年人、皮肤松弛等,要摸好血管的弹性、位置,要绷紧皮肤,方能穿刺。对儿童,要摸准血管走行,血管深浅度,再进行穿刺。

2)补充能量:大多数被采血者均需要保持八小时左右的空腹,而人体在空腹状态下,神经功能很容易出现紊乱的情况,当神经功能出现紊乱之后,就很容易引发晕针。所以,门诊科室可以在采血窗口准备一些常见的食物,针对体质比较弱,不容易忍受饥饿的被采血者,可以根据采血要求来进行补充能量干预。以免因为出现低血糖而引发晕针。

3)环境因素:门诊科室可以在抽血室的外面或者旁边设置休息场所,并且布置一些座椅、书架等,在书架上摆放一些健康知识宣传卡片、相关于采血的书籍、健康锻炼的书籍等,还可以在四周的墙面上张贴相应的图片来加强健康教育,帮助转移注意力,缓解采血者因为采血而产生的紧张、焦虑、害怕心理。除此之外,人声嘈杂、天气闷热等都是导致被采血者出现晕针的潜在因素,所以医院可以在门诊采血室装配空调和调节温度的设备,并且每天定时给采血室进行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调节好采血室的温湿度,通常温度控制在 22℃~25℃之间,湿度一般为40%--60%。每天清洁地面、桌面以及其他物品的表面,针对一些负面心理明显的采血者,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采血者进行一些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伸展四肢等。

4)音乐疗法:大多数出现采血晕针的人都是精神紧绷、心理压力大的人群,所以护理人员可以在采血的时候,播放一些轻松、动听的音乐,通过音乐来帮助被采血者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同时还可以在等待采血的时候,保持愉悦的心理,从而减少晕针概率。

5)体位:被采血者在采血的时候,护理人员可以指导被采血者调整舒适的体位,通常以坐位为主。在采血的过程中,认真观察被采血者的情况,如果被采血者存有晕针史或者出现晕针的征兆,可以让被采血者选择卧位。还可以让其背过头,或者用手臂遮挡眼睛来避免目睹采血的具体过程。

6)采血过程中,则需要让被采血者及时将自己的感受告知,护理人员多鼓励被采血者,沟通交流的时候,保持温和的态度,消除负面心理。而针对未成年被采血者,因为这类患者的年龄小,心理不成熟,对采血的认知也不够,在这种情况下,看到自己的血液缓慢流到采血管中的时候,就会产生紧张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在与未成年采血者沟通的时候,应该多表扬鼓励,并且转移被采血者的注意力,让被采血者的精力和注意力从采血过程中转移,减少负性情绪。

检验科为了更好的预防和减少采血晕针的情况,在门诊采血中,运用了多元化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有效的服务,让患者减少对采血的恐惧感,从而预防采血晕针。 一份标本是否合格直接决定着检验质量,更关乎着病人的生命和健康,采集合格标本,认真的去分析标本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病人的健康保驾护航,真正的做到检以求真,验以求实,是我们每个检验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高婷 琚卓丽 方敏

单位: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检验科

编辑:伟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