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受伤出血,血液是如何凝固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生理性止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
血管就好比粮仓的墙壁,血管受损证明墙壁有漏洞。漏洞出现,粮仓就不能囤满,血管也是如此,所以,血管受损首先表现为血管收缩使血流减少。
一个个圆滚滚的血小板就像一块块砖头。嘿!别管结实不结实,咱先把漏洞补上。所以血小板们粘附并相互黏着,形成血小板血栓将伤口堵住,也就是补墙的过程,称为一期止血。
下面我们来看一张图片,我们可以发现13个凝血因子中唯独没有老六!没有老六的原因是什么呢?在研究中发现六因子是活化后的第五因子,所以六因子就成了被取消资格的凝血因子。
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照一定顺序相继激活,激活后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得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为二期止血。
下面我们进入二期止血的小剧场:
有一天血管破了,住在房子里的老十二害怕房子会倒塌,就去找了哥哥老十一。老十一一看破洞太大他也搞不定,就想找人壮胆,在脑海中搜寻一番,就想到了当老师的老十。可十哥平素为人严厉,没少监督老十一学习。十一心想:“一物降一物哇,看来我得去找八哥九哥!”就这样老八老九就带着两个弟弟到了十哥家中。
可这个时候,屋漏偏逢连夜雨。
凝血因子这个团体本来幸福得居住在同一个单元楼,但是幸福的地方就怕外面有“三七四妾”。小三带着老四从外面找上门来,一进门就嚷嚷着要找“正七(正妻)”,三个人都解决不了对方,吵闹打架也没有结果,说不出谁对谁错。就这样他们也来到了最有威望的老十家中。
奈何两方人马各吵各的,老十没办法,只好叫来了五哥。五哥一看双方势均力敌,谁都想先解决问题,只靠他一个人也不行,就叫来了最有威望的老大、老二以及最爱看热闹的小十三。
两方人马终于安静下来了,各自叙述自己来这里的缘由,其他凝血因子群策群力帮他们两队解决了问题。老大别名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一出现,周围看热闹的纤维蛋白就吓成了纤维蛋白单体,想利用自己身材小不易被发现的特性分身逃走。可纤维蛋白单体得罪过老四和小十三,二者合力又把单体胖揍成了纤维蛋白多聚体。与此同时,老四和小十三看见老十二一伙人在补墙,就顺手把这帮不溶于水的多聚体呼在了墙上!
全剧终。
瀑布学说总结:
外源凝血途径(PT):血管损伤,小三来了,正妻怒了。3-7。
内源凝血途径(APTT):12找11,11找8、9.12-11-9-8。
(TT):遇事不决找老师(十),老十不行对半砍,老二老大小十三。10-5, 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