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前几天值班的时候,一份血常规结果引起了我的关注,下面图一。WBC 和血小板低至危急值,WBC结果为0.86 X10^9 首先确定了标本无凝集,难道是个化疗病人又或者说是白血病,查看了下病例,西医诊断:1.感染性休克 2.胆总管结石伴重症胆管炎 3.胆囊切除术后。
可以看出是一个重度感染患者,按常规逻辑,感染严重的话WBC应该会很高,这个结果的话低的离谱。马上又推片复核,镜检WBC和PLT与仪器大体相符,于是与医生沟通,重新给病人抽血复查,半个小时后血送到检验科,立即复查血常规,结果为图二,WBC 结果为6.88 X10^9。 两次结果WBC相差较大,我都开始怀疑自己了,后病人转入ICU,我把情况告知了ICU管床医生,第二天该病人再次送检血常规和血培养,结果为图三,WBC 结果为25.86 X10^9。三次结果WBC差距甚大。
第二天,之前送到第一份血培养也报阳了,最后鉴定出来是大肠埃希菌。对于这种WBC骤降骤升的案例,出于好奇,我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找到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和资料,大体的观点如下:
1.严重感染时,WBC面对如此大量的细菌繁殖时,一时消耗过多,造成WBC骤降。
2.该病人为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在细菌裂解后内毒素会释放到血液,内毒素入血后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发生附壁,即贴附在感染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上,此时的WBC由循环池转移到了边缘池,血常规检测中的白细胞计数反应的是循环池的WBC数,所以会出现计数偏低。待1-2h后,LPS诱生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因子刺激骨髓释放中性粒细胞进入血液使WBC数量显著提高。也就很好解释了后两次WBC结果为什么会显著升高。
以上案例真实存在,发生的原因我想也并非像文中写的那么简单,以上也仅为部分人的观点,如果哪位老师有更明确的观点或者更好的解释,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