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小板镜检复核,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都在这里

发布于 2024-02-22 15:29:39

血小板(platelet,PLT)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以及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等功能。血小板计数是测定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是止血、凝血检查最长最常用的筛检试验之一。在计数血小板数量的同时,采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染色后的血小板形态、凝集性和分布情况,对判断,分析血小板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血标本采集方式对结果的影响

静脉血具有有以下优势:

(1)直接从静脉采集不会参杂组织液

(2)静脉血标本受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小

(3)静脉血标本采集量较末梢血大,对一些有疑问结果可以进行复查

末梢血具有以下优势:

(1)疼痛感轻

(2)取血方便

(3)取血量少

末梢血采集劣势:

(1)出血不畅时,用手挤压采血部位时,可能会导致组织液渗入血液标本中,导致PLT计数减少

(2)可能会损伤RBC、WBC影响检测血各项结果的准确性

(3)末梢血标本受体表温度、采血动作的快慢,深浅的影响。

二、不同标本血涂片的PLT分布

聚集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在非抗凝血外周血涂片中常常3-5个聚集成簇或成团分布,聚集与散在血小板之比为20:1。

在EDTA抗凝血的血涂片中,可见血小板不聚集,而呈散在分布状态或出现诱发的血小板聚集现象。

通过血小板聚集、分布状态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

三、PLT涂片复检的规则

1.新生儿首次检测的标本

2.仪器检测未出实验结果

3.PLT和MPV报警(除PLT凝集外)

4.首次结果<100×109/L或>1000×109/L

5.Delta值超限的任何结果。

6.PLT凝集报警。

四、血小板大小的秘密

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越小,骨髓受抑制。骨髓功能恢复时,首先MPV增高,然后PLT逐渐增高。

2.MPV与血小板功能关系:胶原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速度及程度,随MPV增大而增高,有出血倾向者MPV显著低于无出血倾向者。故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功能呈正相关。与血小板数量呈非线性负相关。

3.大血小板多为年轻血小板,年轻血小板由骨髓新近释放,可显示于新亚甲蓝染色的血涂片中。在血液分析仪荧光染色检测参数中为网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内含大量DNA。

故而不要一见到大血小板增多,就怀疑血液病,一定要结合临床。

五、影响PLT检测结果的因素

应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检测时,应注意血小板计数结果以及异常报警,需要识别标本是否干扰存在干扰血小板计数的因素。

1.溶血标本时,无论体内溶血以及体外溶血可以采取让步检验

2.冷凝集标本

3.乳糜血标本,会引起电阻抗法PLT结果假性增高

4.EDTA抗凝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低标本

5.冷球蛋白干扰标本,冷球蛋通常干扰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和(或)白细胞计数的测定

6.血小板聚集

7.巨血小板

8.血小板卫星现象

9.血小板碎片

10.小红细胞

11.红细胞或白细胞碎片

12.疾病或药物影响13.仪器管道长期不清理形成杂志,或者实验室出现较大温度波动时,会对血小板计数产生影响。

而有时想要确定是否这些因素的影响,那么就需要血涂片镜检。

六、血小板镜检估算方法

与仪器检测的同一份标本制备血涂片,染色后镜检观察PLT,正常可见8~15个/油镜视野。下面说两种我们实验室常用的方法。

(1)R值法,在油镜下计数至少10个视野,计算一个视野PLT平均数,则血小板估测值为=每油镜视野平均个数×R×109 /L。R传统取值20。国内专家推荐15。

小编观点在血小板低于100时,需要注意可能会存在计数值×15时估算结果会偏高。尤其血小板计数值越低,估算值与仪器计数值偏差越大。此时采用血小板比值法,可能较为准确。

(2)血小板/白细胞比值法 在涂片体尾交界处计数100个白细胞,同时记录血小板数量,则血小板估测值等于计数100个白细胞时血小板数量与100个白细胞比值,将此比值乘以同一标本白细胞计数仪测定值即可得到血小板估测值。

(3)血小板/红细胞比值法,在红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计数1000个以上红细胞,同时记录血小板数量,求得红细胞与血小板比值,将此比值乘以细胞分析仪测定同一标本的红细胞计数值即可得到血小板估测值。

小编观点在实际操作中,比值法适用于细胞数大致正常,并且无仪器细胞计数报警的情况。尤其注意大血小板增多时,会影响血小板以及红细胞仪器计数,不适用血小板/红细胞比值法估算结果。

七、血小板镜检形态描述

排除干扰因素后,当血小板计数异常时,血小板相关的形态异常更具有临床意义。

1.在对血小板形态异常进行描述性报告时,可在层次1中对血小板的大小(是否有大小不等,小血小板,大血小板及巨血小板)、形状是否有畸形(不规则和畸形比值超过10%有意义)、颗粒(是否缺少颗粒或颗粒增大),对巨大血小板需采取分级方式进行报告。

2.分布异常易导致血小板数假性减少而引起临床纠纷,如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片状聚集等。非抗凝血中血小板散在分布,不出现聚集或成团现象。

适用时,在层次2中可结合血小板计数结果提示1-2个可能的诊断方向并在层次3中针对进一步的检查给予适当的建议。

血小板描述具体词语

血小板异常需借助备注进行简单文字描述,例如:“易见大堆、大片血小板”,“可见血小板卫星现象”,“可见血小板聚集及活化”“可见颗粒减少血小板”“易见大血小板”等。

八、 血小板改变相关疾病

病理情况下,年轻血小板数量增加,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的血小板减少症,骨髓移植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巨大血小板超过10%,应该分级报告。结合临床考虑血小板相关疾病时,可见于血小板糖蛋白异常,血小板α颗粒缺乏,或MAy-Heg-glin畸形等疾病,家族性2B型血管性血友病,骨髓增值性肿瘤,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IC以及脾切除术后。

2.小血小板: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3.颗粒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灰色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桡骨缺失综合征,WAS,Her-mansky-Pudlak综合征。

4.形态特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5.减少:

生成障碍:贫血较重可有血小板减少,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肿瘤、放射性损伤,巨幼细胞性贫血。

破坏过多: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

消耗过多: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分布异常:脾大,血液被稀释等

先天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6.增多:

原发性:慢粒、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等。

反应性: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肿瘤等

其他,外科手手术后,脾切除等

作者:无极县医院:李伟伟

编辑:月下

参考文献:

[1]临床检验基础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2]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 J Lab Med.June2020.Vol.43.No.6

[3]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自动CBC和CD复检规则

天使办公医排班,,,

天使办公AI助手-Alita

小程序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